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Ⅰ.制备Na2S2O3·5H2O
反应原理:Na2SO3(aq)+S(s)
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20 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 mL蒸馏水。另取4 g研细的硫粉,用3 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 min。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回答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______________,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测定产率
将所得产品配成500ml溶液,取该溶液20ml,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
(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______mL,则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据)
Ⅲ.Na2S2O3的应用
(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并生成无污染的产物……”。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图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氨气安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KI淀粉溶液中。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试回答:
(1)若所制取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F接G、H接______、______接______、A接E。
(2)实验开始后装置5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溴离子的还原性弱于碘离子的还原性,通过实验,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B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 >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 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用右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它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 ④ |
1.2 g |
无其他物质 |
|
| ⑤ |
1.2 g |
CuO 0.5 g |
|
| ⑥ |
1.2 g |
MnO2 0.5 g |
回答下列问题:
⑵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
⑶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
⑷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
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H2O2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 ① |
10mL2% H2O2溶液 |
无 |
| ② |
10mL5% H2O2溶液 |
无 |
| ③ |
10mL5% H2O2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 ④ |
10mL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 ⑤ |
10mL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 ,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分析下图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则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是。
(4)H2O2能氧化H2SO4酸化的FeSO4,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