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议会(国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标志。但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等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请回答:
(1)分析指出,材料一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指出了美英政府首脑与议会(国会)的不同关系,请说明你对此的理解。(6分)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4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
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
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
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
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
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
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
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
同?(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说:“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的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材料二:陈独秀强调,人类“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而且主张,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西洋自苏格拉底以至杜威、罗素;印度自邬婆尼沙六师以至达哥尔;中国白老子、孔子以至康有为、章太炎,“都是胡说乱讲,
都是过去的梦话”。
材料三:“(蔡元培说)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要先输入科学思想。”……他
(蔡元培)在致陈独秀的信中说:“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理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字之无终始,宇宙最小之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同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以上摘自《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先生宝贵的思想品质。(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陈独秀与蔡元培对于“科学”认识的异同(6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责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一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
治方式,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6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
区别,并筒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4分)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
任务 |
观点或名言 |
古代希腊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古代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 |
孟子 |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
材料二:
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6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请你结合所学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1919-1949年间的两件大事(4分)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