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度”。这实质上说明了( )
|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
|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
|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编者注)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文中所说的“工具”是指()
| A.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 C.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 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
今天,荷兰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那么对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
| C.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
15世纪“欧洲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
|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
|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 B.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 D.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