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E点的海拔可能为( )
A.142米 | B.192米 |
C.98米 | D.298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
B.观察者在C处可直接观察到D处 |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
D.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
读下表,完成5-6题。
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月分配情况
地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甲(约52°N) |
气温(℃)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l |
17.9 |
15.1 |
11.0 |
6. 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
乙(约43°S) |
气温(℃)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5.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原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地的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3-4题。
3.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④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读下右图,甲乙两类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表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920—1940 B.1940—1960 C.1960—1980 D.1980—2000
读下表,回答22~23题。
国家 |
特征 |
① |
渔业资源丰富,具有两种气候类型的群岛国家 |
② |
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
③ |
国土面积的90%为沙漠,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
④ |
号称该大洲“陆上十字路口”的国家 |
下列国家与代号组合正确的是()
A.①—日本 | B.②—德国 |
C.③—哈萨克斯坦 | D.④—巴西 |
关于四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④两国大量进口石油 |
B.②、③两国大量进口农业原料 |
C.②、③两国森林资源丰富 |
D.③、④两国工业都有南迁趋势 |
读“气旋与反气旋的剖面图”,完成18~19题。下表是气旋与反气旋的特性比较表,正确的项目是
项目 |
甲(气压) |
乙(气流) |
丙(温度) |
丁(密度) |
||||||||
气旋 |
低压 |
下沉 |
较低 |
较小 |
||||||||
反气旋 |
高压 |
上升 |
较高 |
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