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同学进行Fe2+还原性的实验,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制取FeCl2溶液。向0.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1。
步骤二:向2 mL 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5滴5% 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 mol•L-1、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 。
(2)甲探究步骤二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II.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III.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实验I的说明 ;②实验III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溶液退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
(3)甲直接用FeCl2·4H2O配制 ① mol•L-1 的FeCl2溶液,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发现液体红色并未褪去。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I.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红色液体和滴加了KSCN溶液的FeCl3溶液,前者有丁达尔效应,后者无。测所配FeCl2溶液的pH,约为3。由此,乙认为红色不褪去的可能原因是 ② 。
II.查阅资料后推测,红色不褪去的原因还可能是pH较大时H2O2不能氧化SCN-。乙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实验排除了这一可能。乙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步骤 |
试剂及操作 |
现 象 |
i |
③ |
生成白色沉淀 |
ii |
向i所得溶液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 |
④ |
(7分)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是Br2溶于水变成黄色溶液;乙认为是Fe2+被氧化成Fe3+使溶液变成黄色。
(2)现提供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氢氧化钠溶液 |
C.四氯化碳 | D.硫氰化钾溶液 |
请判断(填“甲”或“乙”)的推断正确,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
第一种方法 |
||
第二种方法 |
(3)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判断哪位同学推断正确,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
(一)(4分)括号中的物质是杂质,写出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
(1)MgO (Al2O3) (2)Cl2(HCl)
(3)FeCl3(FeCl2) (4)NaHCO3溶液(Na2CO3)
(二)(6分)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在海水中加入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操作①主要是指 ;试剂①可选用 ;
操作②是指 ;经操作③最终可得金属镁。
(三)实验室配制480ml 0.1mol·L-1的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g。
(2)如图所示的仪器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本实验所需玻璃仪器E规格为 mL。
(3)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填数字符号)
(4)配制所需的主要仪器是:a容量瓶、b烧杯、c胶头滴管、d托盘天平,它们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前后顺序是。(填写字母,每种仪器只能选择一次)
(5)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玻璃工具,则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玻璃棒共起到了
种用途。(填写数字)
(6)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使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A.配制前没有将容量瓶中的水除尽; | B.碳酸钠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
C.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 | D.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 |
E.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2)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
(5)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有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将此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
(共14分)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容器加热,两个容器中的现象分别为:BD
(3)装置C的作用是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说明)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你协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实验试剂及仪器:
试剂: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氯水、KSCN溶液、铁粉、锌片、铜片、稀硫酸
仪器:胶头滴管外,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3)实验记录(在仿照①实验作答,划线部分不必填写)
序号 |
实验设计 |
实验观察(主要现象) |
离子方程式 |
解释与结论 |
① |
在铁粉中滴 入稀硫酸 |
铁粉溶解,溶液由无 色变成浅绿色,有无 色无味的的气体生成 |
Fe +2H+= H2↑+ Fe2+ |
Fe具有还原性 |
② |
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 |
滴入KSCN溶液无明 显变化,加入氯水立 即变成血红色 |
||
③ |
氯化亚铁溶液加 入锌片 |
Fe2++ Zn =" Fe" + Zn 2+ |
||
④ |
Fe3+具有氧化性 |
(4)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从本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推广到其他类物质的学习,请判断下列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Cl2B、Na C、Mg2+D、H2O2
(5)在实验②中,有部分同学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就出现了血红色,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你将对实验员在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提出的建议是。
(6)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由于实验员失误,可能导致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2+,为帮助实验员进行检验少量Fe2+的存在,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试剂()
A、KSCN溶液B、稀盐酸 C、KMnO4 溶液 D、NaOH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