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铁丝燃烧
如图1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                                     
(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                             
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
如图2所示,将所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为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广口瓶内氧气含量几乎为零),记录量筒的起始和最终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 品
量筒起始读数/ mL
量筒最终读数/ mL
所需时间/ min

1.0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2
约120

1.0g铁粉、0.2g碳和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2
约70

 
 
 
 

(4)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过程。
(5)实验开始后,广口瓶温度上升,说明铁锈蚀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6)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实验③表格空白处样品的组成是           
(7)该装置还可能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与分析]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人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 上到处游动,滴人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③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2)从实验②中,你能得出哪些关于钠性质的结论?(任写两条).    
(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两步,钠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N2、水蒸气、H2、C02、CO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有一混合气体可能含有它们当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气体的组成,某校化学活动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图中装置后.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
A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C装置中有红色物质生成;D装置中的白色粉末变蓝;E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已知无水CuSO4为白色,遇水变成蓝色;以上各步均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2)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3)在上述实验中,当混合气体通过A装置未完全反应(B、C、D、E仍完全反应,且实验现象不变)时,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是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废干电池筒内黑色固体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得知:
①废干电池内含有Mn02、NH4Cl、ZnCl2等;
②NH4Cl具有铵态氮肥的性质;
③向ZnCl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
[Zn(NH34]Cl2
据此,该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检验Mn02的存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操作②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时,会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  
操作④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为  
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除含有  外,还含有黑色粉末 
(2)猜想1: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H4Cl.
操作:取少量滤液加入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并加热.未闻到明显的刺激性气味,但用紫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一段时间,试纸变蓝色.
实验结论:该滤液中含有少量的NH4Cl.
(3)猜想2: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Cl2.向盛有少量滤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  ,观察到
实验结论: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ZnCl2

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