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材料一 2008年山东与全国相比经济结构状况表
注:①2008年,山东GDP比江苏多75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却少774.2亿元。②2008年,江苏研发投入占GDP的1.92%。
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在工商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这一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13分)
比特是一位个体生产者,他根据市场变化改生产床单为制鞋,并采用了一流的技术,后来还扩大了规模办起了制鞋厂,而比特周围的同行则有的破产,有的成了雇佣工人。
试问: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
价值规律在比特的创业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9分)
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牢固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解决了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消减污染物排放量等统筹考虑,重点发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新型绿色光源---半导体照明产业,努力推广“资源---产业消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进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广泛开展群众环保行动。鼓励引导公民参与环保,通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评比,将公民生态意识的培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市是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12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1月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 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对“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