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世纪人类陷入了两次世界大战。结合材料,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 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比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1)材料一中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你知道这个事件的名称吗?
材料二:“在战争与耻辱间,你选择了耻辱,可你将来还是要面对战争。”
------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2)材料二中的“你选择了耻辱”是指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材料三 “二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
(3)材料三中“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哪次会议的决定?请列举该会议后“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具体军事行动。
材料四 “二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都是从欧洲打起,但今天的欧洲内部很难设想还会发生大规模战争,其中的原因恐怕就与欧洲人从战争中学习到了反对战争的观念和方法有关……”
(4)材料四中欧洲人学习到的“观念和方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观念和方法”对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5)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牢记战争苦难,倍加珍惜和平。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结合所学谈谈如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纪念馆悼念墙
(1)据材料一,指出纪念馆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历史背景的?
事件:。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请想一想,将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到中东。
——罗斯福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3分)
材料三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最宝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毛奇
(3)你同意材料三毛奇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是否同意:。
理由:。
读图知史
(1)请说出这幅图的名称
(2)图中正在讲话的人物是谁?
(3)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史实?说出当时的时间(年、月、日)
(4)当时乐队奏起了那只乐曲?
(5)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国际、国内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歌曲《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歌曲《走进新时代》里还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
(1)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 “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里有“一夜崛起之城”是指哪个城市?
(4)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国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格局?
根据材料二,请回答:
(5)这段歌词是建国来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的写照,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请按顺序写出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小明向外国朋友介绍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请你帮助他完成对中国四大发明的介绍,好吗?
造纸术──西汉早期已有用麻做的纸, 东汉时期,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利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这种纸逐渐普遍使用。造纸术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