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
A.“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
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
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 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
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 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 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
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李鸿章认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下列符合此设想的洋务派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京师同文馆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建设近代海军 |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