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改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保罗·贝罗克《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GDP发展的总体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不同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
(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启蒙运动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天赋人权观、法律与法治观、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至今为许多国家所推祟。请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她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一一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
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以《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是怎样转化为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实践的。
⑵《独立宣言》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又有何新发展?
1994年4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了。其墓志铭上写着:“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这种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评价是否恰当?
从1840年到1901年的60年的思想历程,从林则徐时代的蒙蒙朦朦胧胧感觉到要学习别人,到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到李鸿章时代明确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再到康有为时代觉醒为不仅学习别人的技术和器物,更要学习别人先进的制度,全面学习,才能真正摆脱殖民地的命运
回答:
(1)促成林则徐要学习别人“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
(3)举例说明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的成果
(4)胡适曾说:“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5)从林则徐经李鸿章再到康有为,说明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呈现什么趋势?
明清之际和鸦片战争时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分析各自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儒学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学”、“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文化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