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它负责管理
A.起草政令 | B.审核政令 | C.全国军事 | D.行政事务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 B.西汉郡国并行制 |
C.元朝行省制 | D.清朝军机处 |
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 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 |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
C.按受秦始皇任命 |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 | B.禅让制 | C.分封制 | D.皇帝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