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请回答: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3)许多成语典故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你能写出三个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的历史发展,改变着自身,交织着与亚洲国家的恩怨情仇,也影响着世界进程。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比较图一到图二日本出访对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两幅图反映出日本民族怎样的特征?
(2)你如何评价图三中日本发动的这次战争?这次战争后,日本经济崩溃到再度崛起,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3)成为经济大国后,日本军费开支位不断增加,20世纪末居世界第二。同时,日本在周边国家关于领土问题纷争不断,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以钓鱼岛问题为例,你想向日本提出哪些忠告?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思想上的自由化民主化。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做的有关英国近代化历程的总结,请按要求完成下题。
(1)完成英国近代化历程的相关表格
类别 |
时间 |
事件 |
代表人物 |
影响 |
思想 |
16世纪 |
莎士比亚 |
冲破教会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
|
制度 |
17世纪 |
资产阶级革命 |
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
|
经济 |
18世纪 |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对比英国和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1分)
材料二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忆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次“自强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孙中山把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再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政治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4)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请概括地指出两者在学习内容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