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玉米的抗病(A)和不抗病(a)、高秆(B)和矮秆(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实验二: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髙秆植株(丁)。请回答:
(1)若要检测白化苗是否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最简便快速的方案是____ 。
(2)若对白化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其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该变异类型属于_     ,此实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为                       
(3)若根细胞膜上Mg+(合成叶绿素的成分)载体的一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密码子只为UGG 一种),则运载该氨基酸的转移RNA上三个碱基(反密码子)为   __,如果mRNA上UGG因为基因突变成为UGC,则该玉米植株____ (选填“是”或“否”)为白化苗。
(4)若利用高杆抗病玉米培育固氮新品种。获取目的基因时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如果使用植物病毒为运载体,则该病毒必须是以____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玉米受体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表现了___         _。
(5)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等育种技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诱导染色体恢复正常的原理是____          
(6)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         __。
(7)选取F1中全部抗病高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F2,F2中全部抗病高秆植株再自交获得 F3,则F3中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为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 C "、" N "或" O ")。
(3)实验第 11d 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原生质体经过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植株的根尖,通过、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6)对杂种植株进行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⑵250 C C的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 CO2 的利用率
⑶150 C C的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很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 ,促进了光反应;② ,促进了暗反应。
⑷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
⑸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的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据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接种菌种真菌后,该实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其原因是

肠道病毒 EV71 为单股正链 RNA+RNA 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 M 的合成场所是。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 N
(2)假定病毒基因组+ RNA 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 AU 占碱基总数的40%。以病毒基因组+ 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 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 GC 个。
(3)图中+ RNA 有三方面功能,分别是
(4) EV71 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5)病毒衣壳由 VP1VP2VP3VP4 四种蛋白组成,其中 VP1VP2VP 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 VP4 包埋在衣壳内侧病与 RNA 连接,另外 VP1 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l )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 F 1 F 1 随机交配得 F 2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 表示):

实验一
亲本
F1
F2




红眼(♀)×朱砂眼(♂ )
全红眼
全红眼
红眼:朱砂眼=1:1






Bb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性。
②让 F 2 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 F3 代中,雌蝇有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2 )在实验一 F 3 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用 E e 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 F '1, F '1 随机交配得 F '2,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
亲本
F'1
F'2


雌、雄均表现为
白眼(♀)×红眼(♂ )
全红眼
全朱砂眼
红眼 ︰朱砂眼 ︰白眼=4︰3 ︰1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 F ' 2 代杂合雌蝇共有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3 )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 如下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 AUG ,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 UGA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链为模板合成 mRNA ;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个氨基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