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丽、小林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
方案步骤 |
方案预估现象 |
方案预估结论 |
小丽 |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pH=7 |
恰好完全中和 |
小林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产 |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 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 (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
小林猜想正确 |
|
有蓝色沉淀生成 |
你的猜想正确 |
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1)猜想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验证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CO2和NaOH是否发生变化时,某校小组的同学了以下四种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没有排除二氧化碳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假设,你如何进一步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反应?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1)南京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天然气作为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
②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原本以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若要改用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可为(选填字母)。
A.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B.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C.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D.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2)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设法除去硬水中的,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公共场所可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作用。
(3)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的氯化镁是金属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下图流程进行: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步骤Ⅰ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Ⅴ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查阅资料】
1.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2. 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
3. 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猜想与假设】
1. 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2. 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3. 可能是_______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实验验证】
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__________。
图 1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5分)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实验现象 |
![]() |
① 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
气球鼓起 |
② 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
③ 将注射器3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瓶中液体变浑浊,气球无明显变化 |
|
④ 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1)此实验不能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的原因是。
(2)若仍要用此装置完成实验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则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应更换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3)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更换后,步骤④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应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