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苏洵《管仲论》,完成小题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4、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当初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吕蒙传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注释】①汝南富陂:今属安徽阜阳。②山越:少数民族政权。③窃:偷偷地。④恚:生气、愤怒。⑤脱误:假如、侥幸。
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窃/随当击贼 B.窃随/当击贼 C.窃随当/击贼 D.窃随当击/贼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顾()(2)归()
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才免遭母亲的惩罚。
答:
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少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强忆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论读书》,有删节)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④比:近。⑤惩艾:惩戒。⑥曩时:从前。⑦寻绎:反复推求。⑧败:损害。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沃灌()(2)主人日再()
(3)同舍生皆绮绣()(4)把卷无几日()
与“当余之从师也”中“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戴朱缨宝饰 B.暗疏,亦不甚失
C.故虽强忆 D.无丝竹乱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甲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选段记述了自己成年从师的和生活之苦;乙文作者认为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和“”。

名著阅读。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本段出自《水浒传》的精彩章节“”,主人公鲁达后来的绰号是
清代评论家金圣叹说“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请结合选段内容略加分析。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恐前后受其②而两狼之并驱如
③狼亦矣:④屠起: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骨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恐前后受敌屠乃奔倚
C.禽兽变诈几何哉撤屏视
D.其一犬坐厅事之东北角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①归,阳羡。阳羡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
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②,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
坡自是遂回毗陵③,不复买宅,而借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梁溪漫志》④)
【注】: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③毗陵:地名,现常州一带。④《梁溪漫志》:宋代学者费衮所著。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余篇,内容记述了宋代政事典章,考证史传,评论诗文,间及名人传闻轶事。
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阳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B.坡问其两狼之并驱如
C.(坡)谓之曰喷以烟
D.竟不索其五百里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

(2)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根据选文回答。
(1)给这个短文加一个标题:
(2)短文中的“坡”指,短文表现了他什么品质
(3)短文的结尾交待了坡不复买宅,借居暂憩,由此你会联想到杜甫的诗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