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7月13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晚八点档播出了复赛第一场的比赛。“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深受全球华人的追棒,收视全线飘红,创造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收视奇迹。特别是选手们的高水准比拼,不仅展示了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书写了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让节目观众受益良多,掀起了一股全民书写汉字的热潮。
材料二:汉字是中华文化之基。近年来,许多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不应该使用英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城市的一些公共场所经常见到字母词标识,让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致使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争议和汉语表达能力有所削弱,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谈一谈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有哪些积极意义?
(2)请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能力谈谈你的主张。(三个方面即可。3分)
[集民智,共富裕]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围绕推进扶贫开发这一问题,某人大代表开通了“fupinkaifa”微信公众号,听名声、集民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他们纷纷留言。
网友“会游泳的鱼”:“住进好房子、装满钱袋子、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最真实的、最迫切的愿望。”
网友“且行且珍惜”:“国家要加快实施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这样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综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网友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是在行使什么政治权利?网友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你是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
观看漫画•回答问题
(1)图中的“变”指的是什么?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4条)
(2)图中的“不变”指的又是什么?请你就如何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全面小康与创新]
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请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的社会将呈现怎样的美好蓝图?(举3例,3分)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哪些方面的创新?为什么?(3分,至少三点)
(3)作为中学生,你打算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材料一:“用35年的时间,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开始走向全面小康,这是20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评价说,我们用30多年走完了西方走了上百年的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材料二: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材料三:1979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哪些道理?(三点即可,6分)
(2)针对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
材料一:“后退哥”: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观看跨年灯光秀的群众发生踩踏事故。在踩踏事件现场视频中,有这样一幕:踩踏事件发生时,前面摔倒的人被后面陆续涌来的人浪压倒,情势失控,呼救声淹没在一片嘈杂之中。眼见人群处于危险,站在高处的几个年轻人开始号召大家齐声呼喊,“往后退!往后退!”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呼喊。
材料二:“致命细节”:经济观察报记者经过采访,第一时间复盘踩踏事件的致命细节,比如:劝不动的外滩成群“跨年一族”、对广场人流毫无概念的家长、没有安排单向通行的狭长楼梯、不懂得避让晕倒者的推挤人群、新旧举办地名称雷同易引混淆、没有周密的公共安全预案、汹涌人潮让规划设计者猝不及防、人群过于密集时未及时疏散现场等等。
(1)后退哥身上体现了哪些方面的正能量?
(2)材料二告诉我们造成踩踏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请你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