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且当时河南由于为元末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战后人口稀少,所以也成为移民
的重要目的地。“朱元璋以为,河南、山东人的比例不合理,民少地多,地有遗利,并且这是因为土壤和气候的关系,‘土宜桑枣,,颇便生计。而山西地方也同样存在着人地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民众地狭,,人多贫穷,双方可以有无互补。为此,朱元璋下大决心从事山西民的移出活动。”“若以人口计,华北平原在洪武最后l0年的移民数量至少应接近50万人。”之后的永乐时期继续了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但规模上不及洪武时期。
——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迁民及其影响》
材料二  正进入经济增长迟滞期的欧盟各国为了挽救颓势,近年也大开投资移民的方便之门,据华商移民专家介绍,现阶段备受热捧的欧洲买房移民政策均以“买房”为投资核心,相当迎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葡萄牙买房移民项目为例,非欧盟公民在葡萄牙购买价值不少于50万欧元的房产,即可全家获得葡萄牙居留身份,在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多项福利。除此之外,葡萄牙房产投资不仅不限定类型、套数,而且拥有永久产权,保值增值功能显著,成为中国投资者最受青睐的“香饽饽”。
欧元汇率的持续走低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购买力,再加上“欧盟身份”的利好加持,以求在价值洼地的投资契机下实现“低买高卖”的投资效益。华商移民专家认为,目前,欧盟经济发展势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经济复苏进程可能缓慢,但整体方向仍是积极的。
——《欧盟推3150亿欧元刺激计划 欧洲投资移民适逢其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前期实行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中国人移民欧盟各国的主要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口迁移表现出的一般性特征。(1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三位杰出封建帝王。回答下列问题:
(1)“百代皆行秦政法”,列举秦始皇在制度创建方面的主要贡献。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则是另一类历史人物的典型。他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更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简述唐太宗在改善民生、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唐太宗为后人所称道的优秀的个人品质。
(3)康熙在位60年(一说61年),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以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⑶依据下列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破坏风水,因而加以反对,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
材料二  火车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毕竟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运输业在百般阻挠下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3)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西方的“商业革命”却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历史资料统计,明以前的洞庭湖区水灾平均83年一次,明代后期平均20年一次。……长江在晚清时期(1840年到1912年),总共浸决30次左右。涝灾以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太湖地区等为最巨,一般年份受涝田亩均在千万亩以上。
——摘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难以承受,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移民垦荒。……到晚清这种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垦殖区域扩大到东北、内蒙古、西北、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 ——摘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洞庭一湖为川黔楚众水之总汇……滨湖居民狃于目前之利,围筑圩田,侵占湖地,而地方官又意存姑息,不行禁止。若湖地渐就湮郁,则夏秋水发之时势必漫衍中决,为泽国田庐之恋,傥或跨州连邑所在淹浸……
——摘自《清高宗圣训》卷131
材料四南河岁费五六百万金,然实用工程者什不及一,余悉以供官吏之挥霍。河帅宴客,一席所需,有毙三四驼,五十余豚,鹅掌猴脑无数。……骄奢淫逸,一至于此,而于工程方略,无讲求之者。
——摘自《清史幻事本末》卷45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洞庭湖地区水灾所呈现的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简析洞庭湖地区水灾发生的人为要素。
(3)根据对水灾成因的分析,请你提出根治江湖水患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