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识图说史

材料二:“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1)图①是“比较平静的革命”开始标志,这个工作机叫什么?这次革命是什么时期率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2)图③是图②研制出的动力机械,你知道图②是谁吗?图③叫什么?这项新发明带动了哪些生产行业的革新?
(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请举出三例在本届博览会上属于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机器产品)。你同意“环境污染也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重要礼物”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4)材料三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你能再说两条影响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下列示意图:

请回答:
(1)指出图一中的一整套政治制度指什么?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此前周朝用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并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确立的前提是什么?
(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7—18世纪,以英法美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
材料一: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 世纪和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新兴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是哪三个事件
(2)三国 “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指什么?
(4)英国革命后确立了何种政治体制?(2 分)

14—16世纪,对于欧洲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开始兴起,世界开始由分散逐步走向整体。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近代史》一书中写到:1840年前后,“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
(2)材料一中看出《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体现了什么精神?这一事件最早开始的国家是什么?
(3)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世界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材料三中描述的事件中在交通工具上有什么新的发明?
(6)这场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城市)、E(国家)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明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