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2014的100年是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我们的头上。
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源于一个相同的因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要确实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交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准则是什么?
⑶目前世界,地区冲突不断,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其中有什么原因?(举两例,2分)
⑷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结合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取胜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从此完全废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国的什么文献的内容?发表于哪一年?
(2)上述材料的发布有什么意义?
(3)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是在哪一年?宣布独立的国家全称是什么?该国独立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
政治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叶,……专制君主时代……正在进行垂死挣扎。在英国,这种制度于1689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推翻了。……法国革命的爆发是这场广泛开展着的西方革命的顶峰。 ……摧毁了大部分腐朽的封建主义残余……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
(1)材料一中,英国推翻君主专制后,确立了什么制度?其依据是1689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献?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谁?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有什么相同之处?
材料二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
——《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3)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达尔文提出了什么观点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材料二认为什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前提?
材料三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3》(人教版)
(4)谁改进了蒸汽机?此后出现了哪种以蒸汽为动力的陆上运输方式?材料三中提到的工场手工业又称手工工场,在欧洲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后来又被什么生产组织形式所取代?
(5)依据上述材料,归纳造成近代“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1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184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1901年被迫签订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2)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社会性质是什么?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其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4)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要求:写出时间和事件名称,2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探索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古代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请阅读下列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孔子讲学图 |
![]() 汉代讲学图 |
(1)孔子是哪一时期的教育家?他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请写出一句他的教育名言。 |
(2)汉代的最高学府叫什么?西汉时哪位皇帝在都城长安设立该学府推行儒学教育? |
![]() 唐朝的国学 |
![]() |
(3)国学是唐朝的最高学府,唐朝的哪位皇帝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他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
宋朝的读书人“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你认为“宋朝读书风气很浓”的科技原因是什么? |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认识。 |
(12分)综合探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着友好的交往,又有着矛盾与冲突。时至今日,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后不久,日本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1)材料中,日本在亚洲拜认的第一位老师是谁?近代他逼迫这位老师签署了什么条约,大大加深了他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什么战争?结果如何?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2)据材料,明治政府通过什么方式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采用什么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的?
材料三:1.中日结束不正常关系;2.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中日邦交建立;5.……;6.中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用和平手法解决一切争端;7.反对霸权主义;8.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中日联合声明》
(3)材料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的?这一声明发布于哪一年?同一年美国的哪位总统访华?
材料四: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的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材料五:“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
——粟山尚一《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
(4)据材料四可看出日本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材料五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地位如何?
(5)分析材料四、五,你认为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