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 镜》(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6分)
太祖1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时常遇春2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3而挞诸市。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遇春乃谢恺。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学校毁,与孔子家庙之在衢者,并新4之。设博士弟子员,士悦服。恺善谋断,尝白5事,未听,却立户外,抵暮不去。太祖出,怪问之,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
【注释】1太祖:明创业皇帝庙号。2常遇春:明朝开国名将。3械:缴械。4新:整修一新。5白:下对上的告诉,陈述。 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结合语境,“遇春让恺”中的“让”应解释为(填序号)()
让:1退让、谦让、辞让
2:责备、责怪
3.窃夺
4.骚扰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恺谏如初,卒从其议。本文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王恺的忠义体现在哪里。
戴 高 帽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谀①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②。”师怒曰:“吾辈直道③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 yǔ):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直道:直率的方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外官不易为⑵师颔首曰⑶语人曰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某 备 有 高 帽 一 百 适 人 辄 送 其 一 当 不 至 有 所 龃 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隆中对(13分)(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将军宜枉驾顾之⑵欲信大义于天下
⑶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⑷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贤于材人远矣 | B.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君为长者 | D.猥自枉屈自三峡七百里中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刘备回答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你写出“善”的内涵。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给下列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3处。
魏 有 隐 士 曰 侯 嬴 年 七 十 家 贫 为 大 梁 夷门 监 者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文章主要表现魏公子(信陵君)的什么品质?侯生这个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2)高可二黍许()
(3)箬篷覆之()(4)诎右臂支船()下列与“中轩敞者为舱”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足为外人道也 | B.为宫室、器皿、人物 |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子墨子解带为城 |
句子翻译(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是一件精美的雕刻品。此核舟的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