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叉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捆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思深者子孙,訾反,其故何也?”岑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戒勖:劝诫勉励。(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②皆反,其故何也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名篇名句默写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面对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徐公来,视之(仔细)徐公何能及君也(有什么才能)
B.其妻曰(对……说)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C.于是入见威王(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朝见)
D.时时而进(间或,偶尔)皆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加线的句子。
下面是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邹忌从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得到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
B.全文情节完整,按“比美悟理”——“进谏”——“纳谏”——“齐国大治”的顺序,环环相扣。
C.文中通过细节和肖像、对话描写来刻画邹忌的形象,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D.语言精练,繁简适度,是本文的又一特色。如邹忌和妻、妾、客的三问三答,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只是文字上略有变化。

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剧中的意思。
公将之()望其旗()
天下莫能当()秦悉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马说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真不知马也其:
(2)正己不能知患: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伯乐不常有野芳发幽香
B.祗辱于奴隶人手安可诬一世
C.骈死槽枥之间皆以美徐公
D.策之不以喜洋洋者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甲、乙两文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对曰:“日,并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选自《战国策》)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蔽:(2)烛:
对划线的句子“有说则可,无说则死!”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B.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C.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D.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还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复涂侦用什么方法劝谏卫灵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富阳至桐庐/非亭午夜分 B.望峰心/未尝不叹痛恨於桓、灵也
C.窥谷忘/始一 D.猛浪若走先告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本文第一段写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里山水的“奇” 和“异”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