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重要立足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今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紧要的就是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扎扎实实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并在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供给以稳定物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立足点。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与东盟10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学依据。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当巨人姚明手牵抗震小英雄林浩出现在“鸟巢” 时,世人为之感动。奥林匹克理念因得到真情,爱心的滋润而升华,这是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新贡献。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高标准、高水平的奥运会,它也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奋勇前行。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某校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收集到以下几则材料,请你阅读相关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张师傅的家庭收支情况
年 份 |
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全年家庭人均支出(元) |
||
工资收入 |
其他收入 |
食品支出 |
其他支出 |
|
1978年 |
180 |
0 |
140 |
40 |
1995年 |
2400 |
450 |
1500 |
1150 |
2008年 |
8800 |
3900 |
2700 |
4500 |
(1)上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经济常识,分析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30年前关于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材料二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三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各地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积极推进民主理财,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机制,扩大公民参与财政治理的空间,实现了财政收支的“阳光”操作,确保了财政收支置于依法管理之中。
(3)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简要说明如何保障财政收支的“阳光”操作。
材料一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是实现其他基本权利的重要基础。1953年的我国首部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不同的规定,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1979年对选举法进行重新修订,其后又经历了4次修改。第三次修改将全国和省、自治区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确定为4:1。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09年10月,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提请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说:“修改选举法,意味着农村人口在选举及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向平等原则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在其他权利的享有上与城市人口趋于平等,促成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的充分实现。”
简要分析我国选举法修改历程反映的哲学道理。
材料一 2010年3月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吴邦国从六个方面总结去年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坚持一手抓法律制定一手抓法律清理,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决定性步伐。二是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取得积极成效,2009年每次常委会会议都听取审议国务院有关工作报告,听取审议了“一府两院”11个专项工作报告,有6个直接涉及民生问题,全年安排的3项执法检查,全部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材料二 2010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10天里,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将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职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
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给新时期人民政协如何履行好职能提供几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