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达六年的战争结束时,德、意战败国几乎成了了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材料二:1967年法、意、比、荷、卢、西德等六国将三个经济合作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底,欧共体国家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1993年经济联盟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
(1)材料一中“长达六年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后为与苏联“冷战”,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援助西欧?
(2)材料二中1993年成立的联盟是什么?该联盟在世界经济中有何地位?这一组织的成立在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纵观欧洲的历史,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这是进攻冬宫的号角,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同时,战争中为抗击共同敌人而开展的合作也促使苏联同美、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历史上最佳状态。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国内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苏为“抗击共同敌人”开展合作签署了哪一文件建立起反法西斯联盟?苏联战场上展开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哪一政治格局的结束?
(4)苏联在70多年的大国发展中有哪些可取之处值得我国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了一生。他的思想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斗争的纲领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材料三:邓小平带领中国走向了富强,他用一只神奇的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国家的面貌。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谋求“民主自由”领导了哪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解放农村生产力有什么英明举措?
(3)材料三中邓小平这只“神奇的笔”指的是哪一伟大决策?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亮点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4世纪文艺复兴,这一场伟大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由于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一18世纪欧美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一种新的制度在欧美诞生。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根据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续写17——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确立的表现和概况。
(亮点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的教育实践
时间 |
内容 |
1862一1863年 |
创办北京同文馆、广东方言馆 |
1866—1867年 |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文算学馆 |
1872—1887年 |
派遣留学生学习军事、科技 |
材料二: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时期的教育特色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只是“剪断枝叶”,辛亥革命“砍断大树而树墩还在”的依据。归纳概括陈独秀、李大钊“洗刷”“国民脑子里”“旧思想”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