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然而当今天下并不太平:钓鱼岛争端、朝鲜核试验、乌克兰危机等战争阴霾依然笼罩着人类,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重温战争历程】
材料一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年月日)和标志。
材料二 下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2)请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再现风云人物】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3)请写出材料三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图片中第一排自左向右三个人物的名字。(4分)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四 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
请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与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
(3)图三中的人物牺牲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图中的人物是谁?概括材料一中其思想的核心。
(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是哪位皇帝接受了他的这一主张?(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初并天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找出这位“王”首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商鞅之法。
(3)材料三 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读史有感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二“一把枪挑起了一场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折射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
(3)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4)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对于19世纪末繁荣的工业世界来说,进步及发展是沐浴在耀眼的电灯光下的。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接过发明的接力棒,在1879-1882年申请了225项新装置的专利——电灯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电表等。
(1)根据材料一 “这场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这场革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这两次“革命”给你的重要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