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 改为:
错误二: 改为:
错误三: 改为:
(2)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任答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中东局势,令人堪忧 】见下图:中东地区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对抗,指的是什么事件?40多年前中美交往大门重新打开指的又是什么事件?(2分)
【关注三农,回眸历史】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某校九(1)班同学为此进行了一项专题探究。
第一站:走访张大爷。张大爷回忆了20世纪50年代的经历,自土地改革分到土地时起,他经历了从个体单干到合作生产,再到脱离实际的浮夸的岁月,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慨颇多。
第二站:参观成就馆。同学们发现自1978年到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58957万吨;农民人均年收入从83.4元提高到7917元;还了解到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10个“一号文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1) 第一站“合作生产”与“脱离实际的浮夸”分别指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事件?
(2) 第二站里看到的成就源于我国哪一政策的实行?该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探究题
明朝时期中外关系既有交往又有激烈冲突。
探究一:和平篇
(1)明成祖把下西洋的重托托付给郑和。郑和下西洋大约到达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多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探究二:冲突篇
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3)请列举明朝时期中外关系中冲突的典型历史事件,请写出两件。
探究三:启示篇
(4)从明朝前期的友好交往,到明朝中后期的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你能分辨出它诞生于哪个朝代吗?
(2)请再列举出该朝加强中央集权两项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茎;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
材料二: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以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之间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以后再议……
——中俄《尼布楚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开辟荆榛逐荷夷”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我们应怎样评价郑成功?
(2)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什么?为了加强对一地区的管辖,清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3)请你说一说《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这一条约签订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