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空格中填上相应的诗句。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意境、修辞、语言等任何一个角度赏析颈联。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注】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 |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地白”写中庭月色,使人想起了李白的名句“”沉浸在美的意境中。你能再写一句咏月的诗句吗?
______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颔联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 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C.颈联用“乱花”“浅草”写出了西子湖畔繁花似锦,翠绿如茵的美丽景象。 |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
诗歌第二联中 “几处”“谁家”能换作“处处”“家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飞入寻常百姓家。”
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