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一:“蛇固无足,子安能为足?!”遂饮其酒。
注:卮,酒杯之类的东西。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复前行,欲穷其林(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下面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依据文中的描述,概括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 引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第二段中描绘的社会《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极为相似,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陶渊明描写的这个社会。答: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数人饮之不足( ) 2引酒且饮之( )翻译下面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答: 请从2段古文中找出两表示人称的古代词。A. B. (1分)
请给第二段古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是
晋侯 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 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 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 言身之文 ④ 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 ⑤ 为之田 ⑥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侯赏从亡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B.禄亦弗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故人不独亲其亲
D.以志吾过/寻向所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偕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
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
【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 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 ③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旅和黄钱,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 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魏大将军曹真 举众拒之(举:全)
D.戮谡以 谢众(谢: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
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
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5)探究回答。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淘渠记
[宋]席益
唐白敏中尹 ①成都,始疏环街大渠。其余小渠,本起无所考,枝分根连,同赴大渠。岁久,遂懈而壅。
大观丁亥冬,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水满道。戊子春,始讲沟洫之政,居人欣然具畚锸待其行。俗子之无识者谤于里:"只论开浚,积泥通逵 ②,可若何?"先人闻之,不为衰止。 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士夫交口称叹,多向之议而谤者也。
后三十年,益忝世官 ③,以春末视事。夏暴雨,城中渠湮,无所钟泄。城外堤防亦久废,江水夜泛西门,入城中。两水合,汹涌成涛濑,居人趋高阜地。又春夏之交大疫,居人多死,众谓污秽熏蒸之咎。嗣岁春首,修戊子之令,邦人知畴昔 ④便利,无异辞。且补筑大西门外堤,引江水入城,而作三斗门以节之。旧有汙池,积水日深大,行人不戒,误蹈犯,岁有死者。凿此池,挹池之盈,以汇入大渠,筑短垣以护池岸,兹患遂弭。是岁,疫疠不作,夏秋雨过,道无涂潦,邦人滋喜。
通达沟渎,毋有障塞,此长民之所当务也。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一缕不通,举体皆病。 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 。益刊图以示后之君子,如有志于民意,诚欲令信,于斯图也,将有考焉。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删节)
【注】①尹:治理。②通逵:通畅的道路。③世官:家族内世代担任同样的官职。④畴昔:往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始 疏环街大渠 |
疏:疏导 |
B.俗子之无识者 谤于里 |
谤:批评 |
C.居人 趋高阜地 |
趋:离开 |
D.行人不 戒 |
戒:谨慎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
②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
(3)同为"淘渠",相较文中前两位官员,席益的突出之处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 |
假:借 |
B.久而乃 和 |
和:暖 |
C.同舍生皆 被绮绣 |
被:同"披",穿着 |
D.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乐:快乐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策 之不以其道 |
B.不敢出一言 以复 |
全石 以为底 |
C.学 而不思则罔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于我如浮云 |
皆以美 于徐公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时命杜充 ① 守建康,金人与成 ② 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竞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 ③ 。江西宣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盗复起。"不果行。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
【注释】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③行在: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改容 式车
②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
③飞泣 谏请视师
④人恃以 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和"金人与成合寇乌江"中"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君 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C.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鱼我所欲也》)
D.微斯人,吾谁 与归?(《岳阳楼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3)周亚夫和岳飞统领下的军队都纪律严明,这在【甲】【乙】两文中各有何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