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长跪而谢之日( )
(3)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4)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士以故归之 |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学而不思则罔 |
C.聂政之刺韩傀也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D.安陵君其许寡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翻译。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 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一)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二)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⑤,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经年:一年左右。④干:求见。⑤甫:刚。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咨其风土(询问) | B.或颠坠崖谷(有时) |
C.会有土寇(恰好) | D.如是日千百遍(日子)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醒能述以文者 |
B.考其区域其真无马耶 |
C.自练乡兵与之角孔子曰:何陋之有 |
D.使试于一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③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顾炎武和刘羽冲都是好读书之人,但他们学成的结果截然相反。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12分)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管夷吾举于士④入则无法家拂士翻译: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衡于虑左手倚一衡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
③国恒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行拂乱其所为为宫室、器皿、人物《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朕 不 与 迁 官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
③帝怒形于色()与例句中划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帝竟从其请。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暴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面对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消散) | B.经纶世务者(筹划) |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 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横柯上敝负势竞上 | B.绝:天下独绝沿溯阻绝 |
C.自:自康乐以来自富阳至桐庐 | D.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真无马邪 |
下面四个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气势好似奔流而下。 |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两文作者写景都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
B.两文都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的景象。 |
C.两文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
D.两文都表达了娱情山水的思想,后者更是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瑯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B.出著庭中出则无敌国外患 |
C.扶持百余步出郭相扶将 |
D.夜皆亡去河曲智叟亡以应 |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C.伯乃佯死见渔人,乃大惊 |
D.伯恨不得杀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讽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的赏赐。)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王。) |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和普通的马等同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