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
B.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中力拉崩倒之声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屯长/天下唱,宜多应者。
D.九百人大泽乡 / 时先主新野。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
D.陈胜起义钱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4分)
“卑鄙”:古义:;今义
“感激”:古义:;今义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⑵濯清涟而不()
⑶亭亭净()⑷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文言文阅读(12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fán) B清涟而不妖(zhuó) C不不枝(màn) D陶后鲜有闻(xiān)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
⑴可爱者甚⑵濯清涟而不⑶亭亭净⑷陶后有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措大①吃饭
苏轼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他日得志,当饱吃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吾来庐山,闻马道士②嗜睡,于睡中得妙。然吾观之,终不及彼措大得吃饭三昧③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 措大:指穷酸之士。②道士:道教的宗教职业者。③三昧:指事物的诀要和精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二措大相与言志 ()(2)吾观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
明代袁宏道评价说:“东坡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 这篇小品文意味丰富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故有所不辟也()(2)故患有所不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公与之乘,战长勺 B.贤材人远矣
C.箕畚运渤海之尾 D.然侍卫之臣不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