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边烧杯中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还原性: Al>Mg>Cu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试管中白色固体先变淡黄色,后变为黄色 |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 4H+ + NO3- =Fe3+ + NO↑+ 2H2O |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取次氯酸: 2ClO-+ H2O + CO2=2HClO + CO32 |
C.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2MnO4-+5SO2+4OH-=2Mn2++5SO42-+2H2O |
D.0.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与0.02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可发生反应形成有毒烟雾 |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C.雾霾中含有大量超标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 |
D.食盐中的N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属于化学变化 |
往1.0 mol·L-1KI溶液中加入固体I2,发生反应:I2(aq)+I-(aq)I3-(aq) △H;I-的物质的量浓度c(I-)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第一次达到平衡时用时1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
B.a、c两点对应的I-反应速率相等 |
C.b点时0~10s I-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 |
D.d点时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a(ClO)2、Na2SO3、FeCl3溶液蒸干可得到原溶质 |
B.因Cl2的氧化性强于I2的氧化性,所以置换反应I2+2NaClO3===2NaIO3+Cl2不能发生 |
C.在新制氯水中各微粒浓度的关系为:2c(Cl2)=c(ClO‾)+c(Cl‾)+c(HClO) |
D.用1L 0.2 mol·L-1NaOH溶液分别吸收0.1molSO2、0.1mol CO2,所得的两种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SO32- )>c(CO32-)>c(HCO3-) >c(HSO3-) |
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8 |
B.M有机物中含有2种官能团 |
C.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9H9O5Na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