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小题。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 B.②圈层 |
| C.③圈层 | D.④圈层 |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
| C.岩石圈包括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l6~18题。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 A.短期流动 | B.政治因素迁移 | C.经济因素迁移 | D.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
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
| B.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
| C.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
| D.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
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 A.集团性迁移 | B.劳务输出 | C.政治因素迁移 | D.国际人口迁移 |
图是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结合示意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期出现在1989年 |
| B.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
|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
|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依据该图分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下,不应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
| C.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属于发达国家 |
|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 |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 A.各国人口控制政策 |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
|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 D.自然灾害和战争冲突 |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2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
|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
|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
|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文化 |
| C.资源状况 | D.生活消费水平 |
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
|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
|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
|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
|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
|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
|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