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或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随后,他颁布法令,开始了改革。
材料三:当今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材料四: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材料五: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材料六 :2012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选之年,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换届大选尘埃落定,举世瞩目。黑人总统奥巴马再一次被美国送入白宫,打破了白人垄断总统职位的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2)材料一所述,“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什么改革?
(3)美洲的黑人奴隶制首先由林肯总统在美国废除。据材料七,奥巴马能够入驻白宫,得益于美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4)材料三所说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
(5)材料四可以看出美国当时面临严峻的形势,为了解决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个对策的“大胆”突出表现在哪里?
(6)面对材料五中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7)据以上信息,谈谈由大国崛起之路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的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战争胜利后,他主持制定了哪部宪法?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
(4)根据以上三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哪一点?材料二出自新中国哪一法律文件?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民生问题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结局如何?
历史见证了大国的兴衰。
材料一:“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
材料二: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开幕式在伦敦召开。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荣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1)阅读两则材料,请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在英国发生哪两件大事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大国?请列出当时有可能展出的一项先进的科技成果。
材料三: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今天经济却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在古代时,经济文化在世界独领风骚,但到近代落后了,今天的中国经济已跃居世界第二。
(2)日本是如何走出沦为半殖民地危机的?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什么?(2分)
(3)19世纪被称作“英国世纪”,20世纪则见证了英帝国的衰落。试用史实说明“20世纪则见证了英帝国的衰落”这一观点。
(4)从英国日本的兴衰历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治国经验?
中美关系坎坷曲折,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19世纪后半期有哪两件大事促成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分)
材料二:1921年11月,美国总统哈定邀请九个大国出席会议。休斯提出了一个构思卓越的方案,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中国市场的开放。最后中国人也出席了会议,他们痛苦地抱怨受到的待遇有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之后又无人理睬。
(2)根据材料二回答,“会议”上签订了什么协定?材料中“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是什么意思?这也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和南太平洋诸国,而当时它遇到了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
为了扫除材料三中所述“障碍”,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苏联、中国等国家作出了什么决定?
材料四: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挠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我国安全。
村料五:历史性的握手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40年后的今天,我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带来了中美友好合作的新局面,但仍不断有摩擦和冲突,请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
[探索篇]:
材料一:以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 1分)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
[奋斗篇]:
材料二: 1921年7月,在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中共一大,后在西部召开了“力挽狂澜”的重要会议,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大约十五年左右,将有自己强大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2)假如你参观博物馆,展板上分为几个板块,请写出“星火燎原”的革命道路、“力挽狂澜”的重要会议、“抗日峰火”的全面抗战、实现“钢铁工业”的重要举措。
(3)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34年的起点是什么? 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2分)
[感悟篇]:
(4)回首过去的100多年,中国找到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你感悟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