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的《文艺复兴》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他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1)材料中提到的“会议”是指什么?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什么运动?
(3)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4)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看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当时参加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谁?

(2)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3)今天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党和国家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被藏族群众誉为“活菩萨”的是谁?
(4)2008年3月14日,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在西藏拉萨蓄意制造了一起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一事件对你有何触动?请表明你的态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材料二:“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这两句话是江泽民分别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作的报告内容。
(1)材料一是由谁提出的?
(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了保证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于哪一年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了哪一教育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什么?
(4)国家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我们要做一期“聚焦中美35年”专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促使美国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谈到中美关系,有的同学认为美国经常给中国制造麻烦,还是不与美国建交为好;有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一定摩擦,但是双方有更广泛的合作空间,应该友好合作。请简要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

图一1954年6月访问印度缅甸
(2)图二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
图二1955年4月在万隆

图三图四乔冠华大笑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4)图四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这项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请举一例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