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过硫酸钠( Na2S2O8)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过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下图装置制取Na2S2O8。
装置I中:主反应:(NH4)2S2O8 +2NaOH
Na2S2O8+2NH3↑+2H2o
副反应:①2NH3+3Na2S2O8十
6NaOH===6Na2SO4 +6H2o十N2
②3Na2S2O8 +3H2O+3Na2SO4+3H2SO4 +O3 ↑
(1)装置Ⅱ的作用是 。
(2)装置I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 (填序号)。
a.温度计 b.酒精灯 c.水浴 d.洗气瓶
(3)装置I发生反应的同时需要持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实验二过硫酸钠的性质实验
(4)为研究Na2S2O8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实验过程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5)Na2S2O8溶液与铜反应时先慢后快,除反应放热这一因素外,有人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反应生成的Cu2+对后续反应起催化作用,能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的实验方案为 。
实验三过硫酸钠的应用研究
(6)为检验用Na2S2O8溶液吸收NO的可行性,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已知NO不溶于NaOH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i.检查装置气密性,并按下图加人试剂;
ii.打开a和d,通人足量N2,关闭d;
iii.往装置中通人适量NO,关闭a;
iv.....
①步骤iv中,对分液漏斗的操作是 _。
②能证明该方案可行的实验现象是 _。
2Zn(OH)2·ZnCO3是制备活性ZnO的中间体,以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含少量Cu2+、Mn2+等离子)为原料制备2Zn(OH)2·Zn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用(NH4)2SO4与NH3·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混合溶液浸取锌焙砂时,生成[Zn(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浸取过程加入H2O2的目的是 。
(2)适量S2-能将Cu2+等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而除去,若选择置换的方法除杂,则应加入的物质为 。
(3)气体A的化学式是 。
(4)过滤3所得滤液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证明2Zn(OH)2·ZnCO3沉淀洗涤完全的方法是 。
(5)为实现循环生产,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代替(NH4)2S完成除杂的是 。(填字母)
a.Na2Sb.K2Sc.BaS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实验需用90mL 1.0 mol·L-1 的NaCl溶液,现用氯化钠固体进行溶液配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______g 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____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③把①中所得溶液小心地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④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与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1)将上述步骤的空白处填空;
(2)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不能重复) ;
(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 NaCl晶体时将砝码放在左盘,所配得溶液的浓度 ;
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得溶液的浓度 ;
③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所配得溶液的浓度 。
右图为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某同学欲用此浓盐酸和蒸馏水配置480mL 浓度为0.4mol/L 的稀盐酸。
①配置稀盐酸时,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A胶头滴管 B玻璃棒 C烧杯 D药匙 E量筒 F托盘天平 G容量瓶
完成该实验所需的仪器是 (填序号),期中所需G 的规格是 mL;
②操作步骤包括:计算、 、稀释、转移、 、定容、摇匀,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③实验结束后,发现所配置的溶液浓度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配置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B.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C.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入少量水
下图装置是实验室中物质分离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图所示的操作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用此操作制取蒸馏水,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①中加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试验若试验过程中发现忘加碎瓷片,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2)用B 图所示装置将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可用 作为萃取剂;混合、振荡、静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液时水层应从分液漏斗的 口(填“上”或“下”)流出,实验过程中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 。
| a |
b |
c |
d |
|
| 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 Ⅱ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 Ⅲ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 色,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