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香樟是一种良好的绿化树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为了将香樟引种到我国北方地区,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香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的CO2量表示)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请回答:
(1)A点,叶肉细胞释放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具体场所)。
(2)叶肉细胞中,与A点相比,B点特有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吸收的CO2首先与________结合,所形成的产物接受_______提供的能量并被________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
(3)在研究30℃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时,除了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图可知,光照强度为1500lx时,温度对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表现为_____。
(5)影响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很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请你提出一个需一步探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填图中标号);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2)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填标号)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
(3)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和
(4)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等(写出一种即可)。
据图回答问题:
⑴图乙是图甲中①和②分子中某一单位的放大图,在①和②分子中,B部分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图甲中①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内;②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⑵图丙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图示tRNA中,G和C的数目是否相等?________。
⑶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________。
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P的基本元素组成为________。及其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细胞遗传性状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构成它的单体是________。
(3) 图中X是____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分布大量的。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
(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结构)。
(3)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1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无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等量的(2mL)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无光/有光)处,约2h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____________。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蓖麻遗传的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示蓖麻矮化的基因调控机制。
材料二:下图表示材料一中①②两个具体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③过程形成双链RNA,推测是两种RNA之间发生,导致翻译过程中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最终得到矮秆植株。
(2)材料二中:①过程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若细胞色素P450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②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