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见小潭日光
B.潭中鱼百许头明灭
C.水尤洌以其境过
D.其境过清卷石底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赞《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写景最妙,试作简要的分析。
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乐之”,心情非常愉快,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不可久居”,矛盾吗,为什么?
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 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 谈,辞而行
② 不远千里而寡人
③ 愿其说
④ 苏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语。
(1) 溪而渔
(2) 太守乐其乐也
(3) 树林阴
(4)山肴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简要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要点。
说说选文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儿,则少加夏楚
②我何见汝父
③鸡鸣卧焉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少,年八岁②门下生共禁,
③见而欲之④留宫门下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阅读课内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势竞上()鸢飞天者()
望峰心()经纶世务者()
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