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意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
下列句中的“以”与“信数以策干项羽”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以一战 B.何不试之以足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扶苏以数谏故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韩信出身贫寒,又不会营生,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B.韩信曾经在亭长家混吃,亭长的老婆同情他,一大早就做好了饭,等韩信来吃。
C.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D.汉王得到滕公的推荐,让韩信管理粮仓,但是并没有要重用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亭长妻                 ②于是信          
见滕公                   ④法当斩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
②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而复顾。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其事以为官戒。
【注】①橐:tuó。②孳:zī滋生、繁殖。③飧饔:晚饭,早饭。
下列句中“而”与“旦视而暮抚”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拔山倒树而来
C.言和而色夷 D.人不知而不愠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从事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
B.郭橐驼认为:凡种树的一切方法,比如培土、捣土等都要顺应树木生长的本性。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再忧虑,再回顾。
C.当有人问橐驼:“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认为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是两类事情,有本质的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D.作者把郭橐驼与其他种植者对比来写,暗寓了作者对“烦令扰民”的时弊的强烈不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当名:②早实以蕃:
③故且怠病:其事以为官戒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①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刚毅有大节,谏争于王。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以数谏争得减死。
②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焉,谓遂曰:“渤海废乱,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也,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③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见齐俗奢侈,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下列句中“焉”与“上许焉”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 B.不复出
C.永之人争奔走 D.且置土石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担任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时,因刘贺的行为不端正,龚遂直言极谏;刘贺即位后又被罢免,龚遂因多次谏诤没有被处死。
B.宣帝即位后,渤海附近郡县饥民纷纷造反,宣帝无奈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C.龚遂任太守后,采用宽大政策使盗贼放下武器变为良民。
D.龚遂亲自带头劳动厉行节约,鼓励百姓务农种桑,郡中都有积蓄,官吏和百姓都殷实富裕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昌邑群臣陷王于恶不道坐:②二千石不能制禽:
③心内焉薄:④海濒,也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2) 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阅读《秋水时至》,完成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臣知不如徐公美 (果真) 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八尺有余乃重岳阳楼 B.窥镜而自其辙
C.王之甚矣重岩叠嶂,隐天 D.皆于齐而往,暮而归

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门,大臣责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朋党:同类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②王侍制质:即王质,侍制是官名。③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国: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莫敢往别。
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王质称得上是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