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定公①问于颜渊②曰:“东野③子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④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⑤,两服入厩⑥。”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⑦,吾子曰:‘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⑧,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⑨?”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⑩,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节选自《荀子》,有改动)
【注】①定公:鲁国国君,鲁定公。②颜渊:即颜回,孔子最得意弟子。③东野:即下文“东野毕”。 ④校:校尉,古代官职。⑤两骖(cān)列:车两旁套马的缰绳断裂了。⑥两服入厩:有两匹马回厩了。⑦吾子:先生。⑧舜巧于使民:舜很巧妙地使用人民。⑨可得少进乎:还可以再说一点吗?⑩鸟穷则啄:鸟被逼到尽头就会啄人。下文“攫”,即抓人。.⑴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东野子之善驭乎( ) ②君子固谗人乎( )
③历险致远 ( ) ④然犹求马不已( )
⑵选出与例句中 “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臣以政知之
A.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D.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不 识 吾 子 何 以 知 之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渊看似说马,实则论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想要阐明的为政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朱家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其馀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① 其能,歆②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③,先从贫贱始。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④。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⑤季布将军⑥之阸⑦,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 (《史记·游侠列传》)
【注释】①伐:夸耀。②歆:为……而欣喜。③振人不赡:救济生活不富足的人。④軥(qú)牛:挽轭的小牛。⑤阴脱:暗地里逃脱。⑥季布将军:曾效力于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刘邦悬赏缉拿。⑦阸:(è)困厄。下列选项中,各组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朱家用侠闻 /臣未尝闻也(《唐雎不辱使命》) |
B.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C.莫不延颈愿交焉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
D.乘不过軥牛 /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专趋人之急
A.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
C.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朱家“诸所尝施,唯恐见之”的原因是什么?并在原文中找出“唯恐见之”的一个具体例子。(都用原文作答)
原因:
例子:请概括归纳一下朱家身上体现出来的“侠”的特点。
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楚人有涉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③遽契其舟()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剑不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而忘操之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翻译下列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文章借助议论的方式嘲笑了楚人的愚蠢,你能说出楚人的愚蠢之处吗?
古文阅读: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元固不肯从()(2) 祖谓其贪戏()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4)遂许焉()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以杖击其头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吾欲辱之,何以也 | 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文言文阅读
华佗治病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收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②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差(chài):通“瘥”,病愈 ②嗔恚(chēn huì):愤怒;恼怒。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乃多收其货(钱财) | B.不加 治(给予) |
C.属使勿逐(亲属) | D.吐黑血数升(几)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④市马,马今至矣。”⑵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④能:能出高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⑶ 反以报()⑷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