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丙】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元十六年二月,崖山战败,秀夫携少帝奔走,罹①难遇坎,不止一日,然见国运破亡,人羸②胄③歪,乃喟帝曰:“国负鞑靼④诮⑤欺,不啻⑥参九日,今兵蹷⑦崖山,百千壮士毁于一朝,微臣无能,谟⑧失谋落,无力报国,吾心决矣,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少帝闻言,不甚解意,悲而泣曰:“吾祖百年磐基,今仗余也,求丞相大能,救吾于水深火热,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秀夫听闻,忿恚叱曰:“鞑虏之军,近在咫尺,何其多言也。陛下苟贪生求存,独株松柏愿永插盘古血!”
少帝闻言,转悲从容,曰:“多谢丞相教诲,今社稷败鄙之手,有乖⑨先祖,冀先祖勿怪罪矣,待至黄河,见先祖赎其罪也。”遂畔爬秀夫之躯,秀夫视少帝如此,大笑一声,挥泪堕海,君臣二人,随泪逝海,无怨无悔。    (节选自《陆秀夫之死》)
【注】①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②羸[léi]:衰弱。③胄[zhòu]:头盔。④鞑靼:南宋时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称呼。⑤诮[qiào]:责备。⑥不啻[chì]: 不止,不只。⑦蹷[jué]:同“蹶”,倒下,跌倒。 ⑧谟[mó]:计谋,策略。 ⑨乖:背离、违背  
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故患有所不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 今人曰                          (4) 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不解意
B.万事莫贵义所恶有甚死者
C.故不为得也陛下贪生求存
D.杀子之身悲泣曰

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            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             ______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                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                          _______ 的中心论点; 【丙】文中,陆秀夫的行为印证了甲文中                         
(用原文语句填空)
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8分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期
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
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乃善
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阅读(共40分)
1.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
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射者中,弈者胜。()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之心”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5.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

文言文理解。(共14分)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两处语气停顿。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语时了不悲②非相度不得其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煕尔。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4.《小石潭记》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5.试分析《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的表达效果。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
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⑵然(    )有竹据其间
  ⑶或芟而去(    )焉        ⑷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