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②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③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④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⑤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yǔ)人:养马的人。②解:肢解,分解肢体。③矍(jué)然:惊惶四顾的样子。④属(zhǔ):交给,后作“嘱”。⑤喟(kuì)然:长声叹息。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 ) ⑵齐人固善盗乎( )
⑶兵弱于邻国( ) ⑷必轻吾国( )下列每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晏子止,而问于公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B.兵弱于邻国生于淮北则为枳 |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公使汝养马而杀之 |
D.为其来也臣为君数之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⑵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⑶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
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晏子和景公各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题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居家恒服布衣()(2)实勉我也。()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
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阅读下文,完成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本文作者是(朝代)的 (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D.帝称善 |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
B.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C.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
D.此其寡取易盈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答:
。
阅读《童趣》,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明察秋毫( ) (2)项为之强( )
(3)果如鹤唳云端( ) (4)鞭数十(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文末一句“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阅读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
徐喷以烟徐()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所写的内容。
说说小作者能获得那么多的物外之趣,是什么原因?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7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①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② 闾里:街坊。选出与“以荻画地”的“以”解释相同的一项:(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以土砾凸者为丘 |
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D.徐喷以烟 |
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画出停顿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