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两篇古文,回答小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遽契其舟 (2)不亦惑乎
(3)释其耒 (4)冀复得兔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其冲烟飞鸣/因释其耒而守株 |
B.是吾剑之所从坠/至之市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D.楚人有涉江者/宋人有耕者 |
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 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淮阴侯 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淮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霸上 |
军:军队 |
B.天子 至 |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
C.信尝 樊将军哙 |
过:超过 |
D.大王乃肯 臣 |
临:将要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生 与哙等为伍 |
B.军细柳: 备胡 |
光先帝遗德 |
C.已而 细柳军 |
称善者久 |
D.不足 外人道也 |
何为 我禽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原文有删节)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⑥傅:涂。
(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本文写郑君医治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答。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我非子,固不知子也 |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至于负者歌于途 |
C.杂然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D.而山不加增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C.寒暑易书,始一反焉 |
是焉得为大丈夫 |
D.甚矣,汝之不惠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②,受物之汶汶 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 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 也
② 发行吟泽畔
③所欲有甚 生者
④ 自投泪罗以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 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 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 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淋湿,浇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人有 一木者 |
馈: |
②木小不 也 |
堪: |
③为 生炭满炉 |
余: |
④ 尽湿之 |
乃: |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