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给下列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3处。
魏 有 隐 士 曰 侯 嬴 年 七 十 家 贫 为 大 梁 夷 门 监 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欲厚遗之() | 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
C.公子从车骑,虚左() | D.愿枉车骑过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文章主要表现魏公子(信陵君)的什么品质?侯生这个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2)度已失期 度:
(3)会天大雨 会:(4)宜多应者 宜: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文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最后一则的意思。
从这六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读苏洵《管仲论》,完成小题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4、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当初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解释下列加点字。
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不然()请翻译文中划线句。
徐孺子虽然年幼却极聪慧,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早慧儿童吗?试着说出一个,并简述能体现他聪明的一件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佳肴 ()(2)故曰()
(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 ()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 D学学半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