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6分)
太祖1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时常遇春2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3而挞诸市。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遇春乃谢恺。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学校毁,与孔子家庙之在衢者,并新4之。设博士弟子员,士悦服。恺善谋断,尝白5事,未听,却立户外,抵暮不去。太祖出,怪问之,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
【注释】1太祖:明创业皇帝庙号。2常遇春:明朝开国名将。3械:缴械。4新:整修一新。5白:下对上的告诉,陈述。
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结合语境,“遇春让恺”中的“让”应解释为(填序号)(       )
让:1退让、谦让、辞让
2:责备、责怪
3.窃夺
4.骚扰
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本文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王恺的忠义体现在哪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谢:道歉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数谏故
C.大易小,甚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商量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
D.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臵,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九年级上册6)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为佣耕()
(2)富贵,无相忘()
(3)客出入愈益发舒 ()
(4)陈王故人皆自去()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复立楚国社稷
B.说陈王曰以为亡
C.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
D.杀之应陈涉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狡生梦金
尝闻一青衿①,生性狡。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②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曰:“得诸地中。”又问:“尔欲作何处置?”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博士曰:“有是哉!不佞③何以当之?”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④耶?”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博士蘧然曰:“尔所言金,梦耶?”生答曰:“固梦耳。”博士不怿⑤,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选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青衿:秀才。②霁:息。③不佞:不才。自称之谦词。④扃(jiōng)钥:关闭加锁。⑤不怿:不高兴。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此生有犯:____________(2)闻一青衿:____________
(3)生坐觞之:____________(4)然与款洽:____________
下列加横线字与“以其半市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不以己悲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尽吾齿
C.固怪之矣
D.醒能述文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学博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哀 溺 文
柳宗元
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①永:永州;②氓:百姓;③绝:渡;④寻常:长度单位。两寻为一常;⑤蔽:蒙蔽。引申为看不清简单的道理;⑥货:这里指钱。
解释下列加线字。
(1)善游()
(2)吾千钱()
(3)有顷怠()
(4)溺死()
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后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B.永氓咸善游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C.身欲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D.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句子翻译。
(1)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作者通过本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吾——存:问候。
D.今四之民——封:疆界。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①导亲于父兄②有礼于群臣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