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学习实践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某校决定开展“美丽中国梦”征文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各题:
对这一征文主题我们用九年级学生的视角来审视,会发现它涉及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问题,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清楚,美丽中国应该是科学发展的中国,是生态文明的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铸就“美丽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并付诸行动。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哪些内容?
(2)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是“美丽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我国怎样的实际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实现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3)为实施好第(2)问中所提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学生能有哪些作为?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一个洋人曾当众对他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是亡国奴的料,即使送到天堂,也成不了人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的数次竞赛,他都是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绩,使那个洋人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是什么力量促使徐悲鸿发奋读书的?
(2)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一:张卫同学期中考试不理想,看着自己的成绩,他满面愁容,自怨自艾道:“咳,我这脑袋真是笨死了,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永远都学不好。”
材料二:李军同学期中考试同样没考好,看着自己的成绩,他暗下决心:“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太对头,改一改,相信下次我一定会考好的。”
(1)以上两位同学对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他们的态度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小丽请晓畅帮忙练习唱歌,晓畅问她为什么要练习唱歌,她说:“大家都喜欢你,因为你的歌唱得好,所以我也要练歌。”晓畅说:“别这么说,你讲故事讲得多好呀,我们最喜欢听啦!”“是吗?你们真的喜欢听我讲故事吗?真是太好了,我太高兴了!”小丽激动得跳了起来。
(1)小丽为什么这么高兴?
(2)你认为晓畅做得对吗?为什么?
(3)从这则材料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我国的什么行为?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如何?
(2)结合漫画,说明我们国家为什么要通过改革调节收入分配?
在近3万字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如“牢记人民信任与重托”、“顺应人民共同意愿”、“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等,引起新闻媒体与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认为,“人民”多次出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
能结合教材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