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学生哭丧着脸走到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眼前,诉说自己一次重要的动物实验失败了。
巴甫洛夫听完说:“从你上次实验成功时的那副神气,我就知道你这次肯定要失败。”
学生不解地问 老师 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发表时 难道不高兴吗
“那时,我的心情与其说是高兴,倒不如说有点沉重。” 巴甫洛夫继续说:“因为我想到,
在科学的崎岖的小路上,要想前进一点点,可真不容易啊!”
学生又问:“你当时一定还想得很多吧!”
“是的,”巴甫洛夫语重心长地说,“学者在成功面前,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获得成功之前
的挫折和教训,而不是赞扬和荣誉。这对年轻人尤为重要。”学生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1)文中( )这个词写出了学生的痛苦心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在正确意思后面画“√”
A.喜悦的神气 | B.不知所措的神气 |
C.紧张的神气 | D.骄傲,忘乎所以的神气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重( ) 赞扬( ) 崎岖( )
(4)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牢记的一句话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并说一说你要牢记的原因。
(6)巴甫洛夫第一篇论文发表后,为什么心情反而是沉重的?
(7)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读小故事,学大本领!(10分)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批评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1)请你在□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短文中找出 “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你能也试试写写这样与身体有关的成语吗?
例:火眼金睛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读了沈从文的故事,你知道他有一个什么好习惯吗?()
A.知错就改 | B.热爱劳动 |
C.遵守纪律 | D.不懂就问 |
(4)沈从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发生过,但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写下来 。
读下面的短文,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我的妈妈是一名记者,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一头飘逸的长发,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妈妈每天先把我送到学校再去上班,下班后还要检查我的作业;我睡了,妈妈仍要看书学习。
妈妈很辛苦,很爱我,我爱我的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湖的景色,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春天,垂柳含翠,红桃吐艳。夏日,莲叶碧绿,荷花映日。秋天,丹桂飘香,菊花争艳。冬天,寒梅斗雪,松树青翠。所以,人们常常用“诗情画意”赞美西湖。
(1)这一段共有()句话。
(2)第_________句话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3)第一句话与后边几句话是___________关系。
(4)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西湖景色的。
(5)西湖景色美丽,作者分别举了()、()、()、()、()、()、()、()八个景物来说明。
画一首古诗所描写的自然景色。
美文赏析。
从马拉松说起
古时候,有个叫马拉松的人,他们的军队打败了入侵的敌人,为了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祖国人民,指挥部把这个消息写在信上,交给马拉松,叫他尽快把这封信带回去,交给祖国的人民。马拉松接受了任务,就日夜兼程不停地跑,他疲惫不堪了,但脑子里却只有一个信念:快把信送回去,让人民能够尽快地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终于,他跑回了祖国,将信交给了人民,竭尽全力地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之后,便含笑闭上了眼睛……
读了上述内容,你难道没想到“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怎能做到?当马拉松感到疲惫时,他完全可以休息一下,但他没有,他心里只想到,人民知道了这个消息,该是多么激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跑到了目的地,完成了任务后,他的生命才最后离开了他。
是的,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爱,常常铸成许多志士仁人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光辉的历史上,特别是近百年来,有多少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建立一个新中国而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方志敏同志说:“清贫,洁白,朴素,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高贵之处。”难道这些共产党人不想生活得好些、安逸些?不,他们不是钢筋铁骨的机器。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灵有肉。不过他们心里装着人民,他们有一个高尚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换取人民的幸福,换取民族的振兴。只有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才会在敌人的枪口对准自己的时候毫不眨眼,在自己的事情遭受挫折的时候毫不气馁,绝不后退。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哪种解释正确?
日夜兼程(A.两倍的 B.数倍的 C.赶路)
安逸(A.逃跑 B.安乐,安闲 C.超过一般)
有灵有肉(A.灵活,灵巧 B.灵验 C.精神,灵魂)
(2)文中“读了上述内容,你难道还没有理解到‘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句,是()。
A.设问句 B.反问句 C.一般疑问句
(3)文中的“上述内容”是()
A.一个问题 B.一个道理 C.一个故事
(4)“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换取人民的幸福,换取民族的振兴。”这句话是采用()
A.比喻手法写的 B.排比手法写的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