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凡公①与州②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③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④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⑥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⑦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注释:①公,指欧阳修。②州:滁州。③丰乐:丰乐亭。④醒心:醒心亭。⑤酒然:惊奇的样子。⑥优游而无为: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⑦夷狄:泛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或/醉且劳矣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饮少辄醉(        )          (2)而乐亦无穷也。(        )
(3)使目新乎其所睹(         )   (4)所以然而为名(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用自己的话概括“醒心亭”得名的原因。(2分)
                                                                     
由“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公之作乐,吾能言之”中的两个“乐”,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古人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寄情山水。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知人》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⑥振——同赈,接济。⑦字:嫁女儿。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召还 ()(2)谓子友沂曰 ()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句子。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也。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及长,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节选自《三国志》)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B.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C.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D.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哀:____________诣:_____________
说说“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这句话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邴原经过书舍为何痛哭。
邴原将孙崧的推荐信藏于家中,孤身前往寻师求学,你如何看待他这一行为。

文言文阅读
赛跑定案
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③见而笑日:“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④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唐·房玄龄《晋书》)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苻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路人为逐之:战胜 B.俱送之:于是,就
C.可二人并:跑 D.盖因贼若走:善于,擅长

对于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老妇是谁,于是把她和路人都送回家了。
B.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路人是谁,于是把他们都送走了。
C.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D.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老妇先送回家。

对于这则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苻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判断力,找出了真正的强盗,智慧过人。
B.苻融为了查明真相,让强盗和路人赛跑,跑得快的那个就是真正的强盗。
C.真正的强盗面对大白于天下的真相无力狡辩,只能低头认罪。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机智冷静,善于观察,就很有可能解决问题。

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④,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有所不辟也(2)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 服飞(4)名姝遗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
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朱家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其馀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 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阸,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 (《史记·游侠列传》)
【注释】①伐:夸耀。②歆:为……而欣喜。③振人不赡:救济生活不富足的人。④軥(qú)牛:挽轭的小牛。⑤阴脱:暗地里逃脱。⑥季布将军:曾效力于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刘邦悬赏缉拿。⑦阸:(è)困厄。
下列选项中,各组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朱家用侠 /臣未尝也(《唐雎不辱使命》)
B.所藏活豪士以百 /扶苏以谏故(《陈涉世家》)
C.莫不延颈交焉 /受地于先王,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D.不过軥牛 /车六七百(《陈涉世家》)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专趋人

A.长跪而谢(《唐雎不辱使命》)
B.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C.然足下卜鬼乎(《陈涉世家》)
D.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朱家“诸所尝施,唯恐见之”的原因是什么?并在原文中找出“唯恐见之”的一个具体例子。(都用原文作答)
原因:
例子:
请概括归纳一下朱家身上体现出来的“侠”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