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像
思考并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朝代?它的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但都有什么相同的目的呢?
(3)人民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出两点即可)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分)其作用是什么?
全球化是客观事实。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请写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举出推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2)阅读下列关于第三次浪潮的材料:
![]() |
![]() |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卡斯特罗 |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
请回答:据材料,指出第三次浪潮形成的根本动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请回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据材料,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
材料一 |
材料二 |
请回答:
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各一例);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③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3)20世纪40年代初,中、美、苏等国共同面对的危机是什么?为了应对危机,1942年这些国家采取了哪一联合行动?有何影响?
(4)近年来,希腊债务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你认为上述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对解决希腊危机有何借鉴意义?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纺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但当遭到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会奋起抗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困境和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从不退缩,不屈不挠,直至最终
胜利。
材料一见图
1. |
清初,沙俄悍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决定用武力捍卫领土主权的皇帝是谁? |
2. |
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沙俄被迫进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最终同清朝签订了什么条约? |
3. |
完成下表:
材料三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进入了艰难的局部抗战;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4. |
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