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第二次历史性的剧变。
——《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性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合格民主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2)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地何在?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据材料三,克拉克说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哪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中国援朝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在20世纪实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了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四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决策而开始的? 你认为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国人“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三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图片所获取的信息,分别为这三组图片命名一个合适的主题。
(1)主题命名
(2)人物追踪 国家识记
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①六次东渡、②七次下西洋、③明代抗倭图、④收复台湾、⑤雅克萨之战。
第二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外来侵略的历史?
(3)分析总结
第三组图片中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执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4)感悟提升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数千年代代相传, 绵延不绝 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发展好民族关系,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走向强盛的关键。请你参加正在进行“古代民族关系”探究活动。
材料一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举出两点即可)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蒙古等族人们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较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2)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各自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四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材料四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除此之外,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管辖西藏和新疆的事务?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2)他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3)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修建的?
⑵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⑶修建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⑷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此碑写碑文,你准备添加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