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它的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________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共12分)
文段一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装饰工艺十分精美。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既造成向上的动感,又使人感到端庄、稳重。
文段二
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占地270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祀的礼仪和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地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天坛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把天坛这具有世界性突出价值的艺术杰作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将更有利于对它的保护,使其永久传世。根据文段一的内容,写出祈年殿被后人称道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根据文段二的内容,写出天坛的价值以及认定这些价值的依据。
价值:
依据: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共15分)
槐 花
季羡林
1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2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音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3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4“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5“什么奇迹呀?”
6“你们这样的花树。”
7“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8“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9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10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11“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12“什么神奇?”
13“这木棉花。”
14“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15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17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1986年6月3日本文三次写槐花,由于看花的情形不同,作者对花的感受也不相同。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看花的情形 |
对花的主要感受 |
|
第一次 |
在开花的季节,看到了常见的槐花。 |
1 |
第二次 |
2 |
3 |
第三次 |
4 |
亲切而充满了生气。 |
阅读第16段画线句,说说“这样一个经验”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
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1段和第17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宋江见拿得方腊,大喜。便问道:“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鲁智深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迷踪失迳,迤逦随路寻去。正到旷野琳琅山内,忽遇一个老僧,引领洒家到此处茅庵中。嘱付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夜来望见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间山径路数是何处。今早正见这贼爬过山来。因此,俺一禅杖打翻,就捉来绑了。不想正是方腊。”宋江又问道:“那一个老僧今在何处?”鲁智深道:“那个老僧自引小僧到茅庵里,分付了柴米出来,竟不知投何处去了。”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令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1.《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别号。《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选段写到了方腊被擒的事,说说宋江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攻打方腊的农民起义军?
3.选段写到鲁智深拒绝了宋江“做官”和做“僧首”的劝告,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招聘幼儿教师余升平
①自打老黑人托马斯·吉姆从格林马戏团辞职以后,他就失去工作时的诸多欢乐。有一天,他偶然在纽约时报上看见一条招聘广告,这才激发起他消逝已久的内在热情,他也立刻被自己这个可能转瞬即逝的大胆念头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匆忙穿戴好演戏时的服装和各样行头,昂首挺胸地来到纽约诺伍得教会幼儿园。
②可是当托马斯·吉姆真的走进招聘办公室的一瞬间,他立即显露出从未有过的窘促和难为情,因为招聘室里挤满了前来应聘的佳丽靓妹们,看上去她们每个人都仪表端庄又不乏青春朝气,莫不显示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而相形之下,托马斯·吉姆就不免自惭形秽了,他满脸的络腮胡须,一件宽松的背带裤搭配褐色条纹长衬衣,真可谓不伦不类、滑稽可笑。
③好在黛丽丝园长无意间的一瞥就发现了这个鹤立鸡群的异类。“咳,后边的那位先生,招聘勤杂工在隔壁房间!”“噢,我叫托马斯·吉姆,是来应聘幼儿教师的!” 黛丽丝园长的下腭神经有些僵硬了。 “……什么什么,应聘幼儿教师的!……有没有搞错啊。请问您多大年岁了?” “噢,我是四九年三月七日出生的,今年刚好五十五岁了。” 扑哧的一声,招聘室里一个女人首先笑出了声,紧接着引起其他女人的一阵哗然声。“天呐,一个快退休的黑人老头来应聘幼儿教师的,这简直可以成为报纸的头版新闻了。”“这老头会给孩子们喂饭吗?”“ 他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吗?”“他给孩子们当厨师爷爷倒完全合适,嘻嘻……。”
④对于这种揶揄嗤笑,老吉姆故意充耳不闻,完全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不请自便地在黛丽丝园长对面的椅子上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然后认真地补充道:“我虽然年龄大了一点,可是人生阅历和经验都很丰富。最重要的是,我爱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黛丽丝园长抿着嘴唇,说:“……那么好吧,吉姆先生,请您谈一下个人履历,也就是您的幼教资历和实际经验!”“噢,说实话,我没有任何幼教资历!”“哈哈!”黛丽丝园长也忍俊不住地捂着嘴笑起来,她如释重负,现在完全有充足的理由赶走这个“外星人”了。“吉姆先生,我必须指出的是,做幼儿教师最起码也要受过专业的短期培训!”“我不理解,不就是管好一帮孩子们吗!”“可是我们要按着规定的教材课程,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各种知识以及技能的启蒙教育啊,这包括语言、算术、美术、音乐、舞蹈……”“噢,原来是这样!我是懂音乐和舞蹈的啊!” 说到这儿,托马斯·吉姆那随机应变的本领立即显现出来,滔滔不绝的话匣子一下子又打开了,他非常自信肯定地说:“我完全具备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您知道吗,我在舞台上干了一辈子,对孩子们喜爱的唱歌、跳舞完全在行!什么踢踏舞、霹雳舞我都跳得不错,不信我现在就可以演示给您看!
⑤幼儿园既不是舞台,也不是说书场,黛丽丝园长再也无暇听他腆着脸皮喋喋不休的纠缠了,她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很抱歉,托马斯·吉姆先生,我们不能聘用你!”“……您肯定?”“当然!”“唉,太遗憾了!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被你们拒之门外了。”吉姆老人从椅子上缓缓地站了起来,显露出一副被人拒之门外后悲天悯人的神情,并且不紧不慢地感慨道:“我是名老演员了,过去三十多年一直在格林马戏团里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深受观众和孩子们的喜爱!我非常热爱这个职业,因为我给孩子们带去快乐的同时也给我带来莫大的欣慰!多么怀念当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啊,也多么喜爱看见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脸啊!可是现在我老了,超过了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年龄。但是我总想着能换一种方式继续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快乐,我不愿意萎靡不振地在咖啡馆里消磨后半生,更不想让我一生在舞台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白白荒废掉!”
⑥说着话,托马斯·吉姆老人倏地走到黛丽丝园长跟前,他出人意料地突然“哗啦”一声拉开黛丽丝园长的办公桌抽屉,女人们还未看仔细,他已经伸手在抽屉里变出一簇姹紫嫣红的玫瑰花。然后,老吉姆趁黛丽丝园长的神智还未反应过来之机,又上前粗鲁地拉开她的衣服左口袋,从里边竟然抓出了一只鹦鹉。不容她分说,他再次手疾眼快地翻开她的衣服右口袋,伸手在里面又抓出了一只鸽子。接着,吉姆老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赫然拉开黛丽丝园长粉红色的下裙摆,从里边钓出一条活蹦乱跳的红色大鲤鱼…… 瞬间,整个屋里的女人们都被他一连串娴熟精湛的魔术技艺惊得目瞪口呆,谁也没看清楚老吉姆是如何变化出这些小动物的。眼花缭乱的现场贴身表演更让黛丽丝园长娇容失色,霎时间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⑦托马斯·吉姆酣畅淋漓地表演了他的绝活,接下来就是演好最后的谢幕收场了。 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呆若木鸡的黛丽丝园长,意味深长地说:“我是不具备你们要求的那些条件和资历,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我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快乐,明白它的意义吗?人的一生都用得着啊!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的教室里出现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马戏团小丑,他会变戏法,变出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那该引起孩子们多大的快乐和惊奇啊!”
⑧吉姆老人最后宣泄完了聚集在胸腔间的所有愤懑和不平,然后默默地收拾好属于自己的几件小道具,带着无限的悲怆,黯然出门离去。那些被他甩在屋里的黛丽丝园长和其它女人们,直瞪瞪着一双双不知所措的美丽眼睛,竟没有了一丝声息。 ……
⑨当天夜晚,托马斯·吉姆就接到了黛丽丝园长的正式电话通知:“吉姆先生,您被我们诺伍德教会幼儿园荣幸地聘用了,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歉意和敬佩!相信您将是我们幼儿园有史以来特聘的最优秀的幼教老师!”
⑩托马斯·吉姆老人终于笑了,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那份工作,而且薪金优厚!文中黛丽丝园长对老吉姆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小说情节,填上合适的词语。
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些被他甩在屋里的黛丽丝园长和其它女人们,直瞪瞪着一双双不知所措的美丽眼睛,竟没有了一丝声息。文中为刻画老吉姆形象,写了哪些情节?哪个情节最精彩?说说理由。
能否将标题改为“应聘幼儿教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人微未必言轻陈世旭
①有一年参加笔会,预定的路线司机没走过,全靠主办方的领导指路。车行到某处,一个当地文学作者忽然说:“路错了,刚过的那个岔口就该拐进去。”他和我一起坐在车子中间的位置,声音又怯生生的,前面的人显然没听见。我说:“你该到前面去告诉他们。”他迟疑了一会儿终于一步一步挪到前面,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声音依旧是怯生生的,像蚊子“营营”。依旧是没有任何人搭理他。他又一步一步挪回来,我问:“你肯定你是对的吗?”他很委屈地说:“我家就在那儿,可他们不相信我。”我本想站起来帮他说话,想想又作罢了,反正这地方我哪也没去过,到哪都行。结果,我们本该在预定的地方吃中饭,却到傍晚才吃上。
②类似的事我自己也多有经历:明明发现事情在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你去制止,有决定权的人却根本不予理睬,只能眼睁睁地跟着倒霉。原因似乎很简单:人微言轻。
③所谓“人微言轻”,《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人重视。”这的确让人沮丧,难免感慨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下,说话做事得不到重视,自身价值、理想抱负真不知从何谈起。
④那么,怎样才能不“微”不“轻”呢?有人出了主意:历练成高人、名人、不同凡响的人,诸如高官、老板、专家、教授、大款、大腕……有了地位就有了“分量”,也就有了“话语权”,可以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句顶一万句。
⑤春秋末期,就出过这样的奇迹。齐国的穰苴因为是婢妾生的而不被重用。晋国和燕国来侵时,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他去抵御晋军。齐景公觉得他人微言轻,给他配了个权臣当监军。监军很傲慢,根本不把他当回事,仗没法打。他忍无可忍,一刀宰了监军,树立了军威,收复了很多失地。齐景公要的是国土,不在乎少了一个权臣,战后封穰苴做了大司马。
⑥显然,古往今来这样幸运的“微人”不会太多。而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微人”变成“贵人”,而是不要因为“人微”而自卑自贱,怀疑自己的主见,以致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失去生活的信心。
⑦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个什么身份。很多人赢得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则往往是从重视和尊重自己的意见开始的。只要有充分的自信,即便真知灼见无人欣赏、披肝沥胆无人理会,这股力量也会始终支撑信念,时间最终会证明“微人”价值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害怕别人不尊重自己,但他却偏偏不爱尊重自己的意见。可见,大多数认为自己“言轻“的人,往往就是从轻视自己的意见,丧失自己的声音开始的。
⑧其实,“人微”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已不要觉得自己的“言轻”,那么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呢?
⑨首先是言者要想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大众的利益,从关心别人的角度出发,及时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克服“人微言轻”的狭隘思想,破除“说了也等于没说”的片面认识,真正行使好“主人翁”的权利,履行好“主人翁”的责任。
⑩其次是言者要敢言。在主观方面,每一个言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能因见一时不被重视,或不被人理解,就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一味地做“和事佬 ”;在客观方面,则要形成并维护一个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使言者得到肯定和鼓励。如此,言者由想言、敢言到要言,即言而有“信”。
⑾再次是言者要慎言。我们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不说都要达到真知灼见的水平,也要基本符合言之有物的要求,不能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或是人云亦云,不负责任;更不能片面地从某些局部利益出发,出歪点子、馊主意。这样不但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把自己陷入“不可信”而“言轻”的境地。
⑿因此,正确认知自我,不受“人微言轻”的局限,说负责任的话,说经过深思熟虑过的话,完全释放真才实学,充分表达真情实感,相信人微未必言轻,人微也同样可以活得骄傲而自尊。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当人们的话语不受人重视的时候,往往就会把原因归咎到“人微”上。 |
B.认为自己“人微言轻”的人,往往会抱怨自身价值、理想抱负无法实现。 |
C.“想言”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敢言”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主见;“慎言”是尽量少说。 |
D.想言、敢言、慎言的人,即使“人微”也能做到“言不轻”。 |
下列的选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者的经历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B.第⑦段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述“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什么身份”。 |
C.齐国穰苴的例子证明了人人都可做到不“微”不“轻”。 |
D.本文是从如何做到“人不微”和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两方面来论述论点的。 |
请列举身边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人微未必言轻“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给那些抱怨“人微言轻”的人提出一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