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一马当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巴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
如法炮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忠爱清雅,仰知廉耻。千百年来,先祖濂溪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励志名句,高度概括了为官之德与为人之格,使廉洁慎独文化由民间信条变为一种传统文化,并以一种别样形式发扬光大,形成培育个体清雅廉洁的人格范式,成为(1),展现了家风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一面。先祖濂溪公一生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媚权贵,不惧权贵,他洁身自爱的人格和洒脱的胸襟激励着后贤,他辞职力争、不冤杀无辜的典故传为佳话。正所谓:(2),濯清涟而不妖濂溪风范继世长。

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或调节径流的能力,还体现在森林各结构层次在各水文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产水、净水、拦洪、补枯等各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在41~166毫米,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一般在100毫米以上。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自上而下是怎么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④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为拦截雨水作出贡献,增加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⑤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多孔疏松、透水性强,林地土壤不仅能蓄持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森林是“水库”,作用也很大。森林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⑦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9日,略有改动)

材料二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各结构层次图

材料三

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1)根据材料一的说明内容,材料二中的A、B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材料一围绕“森林是‘水库’”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3)“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中的“一般”“以下”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具体分析。


(4)请你用说明性的语言把材料三中的信息有条理地写出来。

根据语境作答。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逐渐成为品牌。

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yùn( )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suǐ( )。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B),背后都折射着同样的时代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实场景,吸纳时代气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②( )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汲取 吸取 油然而生 异军突起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

②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③立足诗词这一文化宝库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被淘汰,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

【材料二】

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很多元器件的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

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选自202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假如你是红星中学九年级一班的李明同学,请你把上述探究结果口头陈述给环保局王局长。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大力倡导“长江生态大保护”的背景下,为引导同学们关注长江水系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积极保护身边的江河湖泊,学校决定开展以“长江小卫士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准备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关于“长江生态大保护”的校本课程。你想通过这门课程了解、探究、实践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你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向学校推荐三项具体的学习内容。

2)在学习“长江生态大保护”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你认识到对长江水系资源的保护比开发更重要,并准备在班级讨论会上就这一观点阐明理由,请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